美國科羅拉多州桑頓巿(Thornton)一間沃爾瑪超巿(Walmart),週三(1日)下午約6時30分,發生槍擊案。警方表示,有多人中槍,已造成3人死亡,有傳聞稱2名槍手在逃。 事發後,大批警員趕抵現場後,立即疏散超市職員及顧客,並搜捕槍手。 Shopper sent me video of empty Walmart after customers evacuated after shooting at Thornton Walmart- 9900 Grant St.@KDVR @channel2kwgn pic.twitter.com/4XpssLo21r — Gregory Nieto (@greg_nieto) November 2, 2017 約1小時後,槍擊案詳情仍不明朗,超巿內已空蕩無人。與此同時,桑頓警方在推特發文稱,沃爾瑪超巿內「現在已沒有正在行動的槍手」。 當地電視台9News報導,有目擊者稱聽到至少30聲槍響。案發後2小時,桑頓巿警方在推特證實,槍擊案中有2名男子中彈後身亡,另1名女子受傷送醫後死亡。 警方並在社交網指有「多人中槍」,呼籲民眾遠離現場。 Witness says this is near #Thornton, #Colorado #Walmart. Police say "multiple parties" are down after a shooting. (Per […]
恐襲
10月31日下午,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突發重大案件,一男子駕卡車蓄意衝入自行車道,導致至少8死12傷。警方已將事件定為恐怖襲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接管調查。 10月31日下午3點10分左右,在紐約曼哈頓下城哈德遜河(Hudson River)邊,一名男子駕駛輕型卡車(pickup truck)衝入自行車道,目前至少8人死亡,12人受傷。警方稱,司機事後手持兩把假槍跳車,但被警方擊中,目前已在警方押解下送往醫院治療。 多個執法部門表示,該事件正作為恐襲案件進行調查。據目擊者報告,男子作案時高喊伊斯蘭口號「真主至大」(Allahu Akbar)。 目前聯邦調查局的反恐聯合工作組(Joint Terrorism Task Force)已接管調查。 一名高級執法人員稱,襲擊者駕駛一輛家用出租卡車,在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附近的20個城市街區猛衝,並且撞擊了一輛校車。校車上有4人受了輕傷。 https://twitter.com/el_dorado91/status/925442583760846848 目前曼哈頓西側高速公路(West Side Highway)已經關閉,包括防爆小組在內的數百公務人員趕赴現場調查。目前並未發現有其他犯罪嫌疑人。 史岱文森高中的學生說,他們看到一名男子從卡車上射擊,然後沖向一輛校車。一名目擊者稱,他看見司機駕駛白色卡車出現在在西街(West Street)和錢伯斯街(Chambers Street)一帶,與世界貿易中心紀念碑只隔幾個街區。當時學生們正在放學。目前周圍的建築、包括史岱文森高中,都已被封鎖。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表示,「這是恐怖行為,而且是特別懦弱的恐怖行為」。事件發生後,白思豪和紐約州長庫莫(Andrew Cuomo)都立即趕往現場。 川普總統接報後,也指示要不斷向他報告細節。
紐約驚爆恐襲 美國人被迫學會「苦中做樂」 杜彼得 《前言》 人在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敵人,或者說,與自己意見與想法不合的人,那麼國與國或民族與民族之間,當然也不能倖免,也許它是「哲理」,但又何嚐不是「命運」。很多國家之間開戰成為世仇,都是因為隔鄰或者是彼此在接觸之後,因為含宗教信仰在內的各式各樣理由,因矛盾而產生不高興、不接受、不能理解。 可是如果你仔細去推敲,有些糾紛與衝突,是完全可以避免,且可以不必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其中的緣由固然可以說是為了「利益」,我們看到的卻是「人為的因素」,因為往往戰爭的代價是超過所謂的「利益」太多。 過去,我們看到加拿大和丹麥,因為有個叫做「漢斯島」的位置是處於兩國之間,雙方都認為那個島是屬於自己的,也使兩國一直為此而爭拗不休,卻永遠沒有結果。於是加拿大的軍隊會定期走到島上去移走丹麥的國旗,並留下一支加拿大的威士忌,而丹麥的軍隊又會定時回到島上去移走加拿大的國旗和威士忌,然後插上自己的國旗以及留下一支丹麥酒。好多年我們都一直認為,這兩國為什麼如此的愚蠢,但是看到這些年世界產生的許多仇恨與戰爭,我們反而覺得,這兩國怎麼如此的「愛好和平」又可愛。 《恐怖威脅從未遠離美國》 美國17日先後發生了3起襲擊事件,讓所有人都緊張不安。在造成29人受傷的紐約曼哈頓爆炸中,警方在爆炸地點附近發現了第二枚未引爆的炸彈。警方也因為這個未爆彈找到了指紋,並通過指紋線索鎖定了嫌犯是28歲的拉哈米。18日晚上,警方在新澤西州伊麗莎白車站發現了5枚炸彈,而它們是用高壓鍋做成,與3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如此出一轍。有一退休的老師在聽到紐約爆炸案的第一反應是:「又爆炸了」,雖然她不願承認,恐怖襲擊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退休老師摩尼卡表示,車站大量人群讓她感到不舒服,她確實四處尋找出口,因為她在車站等待她的朋友,不過她說,不希望自己的兒孫輩生活在如此混亂的社會,更不希望接受這是生活的一部份。沒有人會願意陷入這樣的漩渦,轉中有轉,圈中有圈,隨時隨地,使人們身不由己,因為發覺一切向下沉淪,大家拼命掙扎向上爬,最怕的是一切已太遲。 19日上午10點左右,在警方19日早上通過手機緊急警報的方式,向紐約民眾公布了拉哈米的照片後,新澤西林登市酒吧(Merdies)的店主巴恩斯發現有一名男子睡在酒吧的門廊上,他起初並沒有認出這個人是拉哈米,只是想讓此人離開,因為他不想讓這名男子被地上的玻璃扎傷。巴恩斯用西語請他離開,但拉哈米卻用英語回答了他,當兩人四目相對時,他認出了他是凶嫌,立即跑到對街另外一家商店報警。 一位警員接到報警後趕往現場,並確認他是拉哈米,而凶嫌拔出手槍向該警員腹部開槍,但子彈擊中了他的防彈衣。警員反擊,拉哈米立即逃跑並持槍向路過的汽車掃射很快地其他員警趕到現場,凶嫌被警員多次擊中,上午11時左右,拉哈米被戴上手銬,用擔架抬到了救護車上,被送到紐瓦克的大學醫院接受治療。 17日晚上8時左右在明尼蘇達州的(Crossroaks Center)購物中心,一名穿著私人保安制服的男子,揮舞著一把類似是菜刀的武器,四處襲擊他人,包括走廊、商店以及公共空間刺傷了9人,據稱他曾經問一名受害者,他們是否是穆斯林,其後他被趕到現場的埃文市警員福爾納克開搶打死。伊斯蘭通訊社Rasd於18日聲稱施襲者是一名「伊斯蘭國的士兵」,他是響應組織的呼籲,向美國帶領的反伊斯蘭國聯盟國家發動攻擊。 「社會主流中的伊斯蘭恐怖主義」,德意志廣播電台18日評論說,從奧蘭多到紐約,美國的暴力襲擊不僅來自國外,還有許多本土美國人。「911」已經離去,但美國面臨的安全問題仍舊巨大,就像歐洲一樣,隨時可能爆發獨狼式的襲擊,美國必須面對這種新的問題,防止社會激進趨勢。 最讓我們感到不安的是,紐約白思豪市長在恐怖襲擊發生後,向媒體發布說是「蓄意」的襲擊,與19日紐約州長葛膜說:「今天的信息顯示,這可能與海外恐怖主義有關,我們要等待調查」,很明顯對爆炸的認定不同。等到凶嫌抓到以後,白思豪終於改口承認爆炸是一次「恐怖襲擊」。 更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是,19日筆者應邀參加警察局長的就職典禮,10點開始的典禮上,主辦單位竟安排穆斯林的祭師帶領大家禱告,他用宏亮的聲音說:「願阿拉真神赦免你們大家。」使得在場的警官與來賓彼此眼神互相交會,沒有任何人心中感到舒服,因為當時在每個人心目中,早已認為星期六晚上的爆炸是穆斯林激進份子之所為。想不到,到了11時左右,Twitter傳來消息並證實,拉哈米已被逮,是對美國不滿的穆斯林無誤。 人若不斷跟人相比,往往真的會氣死人,而今天紐約人在過去的恐襲爆炸中,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市長白思豪在爆炸發生後竟以「蓄意」來形容,而不是以「恐襲」,且事隔不到二天,又違反傳統以穆斯林來帶領紐約警局盛事的禱告,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悲美國現在的種種處境。 《結語》 那天和朋友在議論現在的高壓鍋炸彈與「911」的恐怖襲擊有何不同,至少過去911的恐襲有固定的地點,一般都不太會以華人為目標。但是現在的獨狼式爆炸規模雖小,卻沒有對象與時間,隨時隨地都會有華人不小心經過某一個垃圾筒而死於非命。 過去我們常會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是有些江湖術士,以權威姿態教導善男信女要「放生蟹,可以減少害你的小人。」可悲的是,他們在放生的時候缺乏常識,把淡水海產帶進鹹水海,無形中成了「集體謀殺」。 關於作者 杜彼得,自由作家、資深媒體人、節目主持人、紐約華人社區僑領、紐約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總幹事。 以上論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MTS傳媒中文】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