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開始有月餅上市,在海外的華人就知道又是一年過去了,「中秋節」一直是華人獨享的文化節慶,大家也就格外的珍错,除了應景的享用各式各樣的月餅,禮尚往來的相互致意,朋友之間竟也成為一種時尚,年復一年、朝而復始、怡然自得、不亦樂乎。 月到中秋分外圓 21日中午,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FCBA)一如既往,與所有勞苦功高的媒體記者共渡佳節,「綠豆椪」一直是我們喜愛的珍品,但必需是新鮮出爐的才可口。每年我們都會與特定餅店訂購,記者會前二個小時才送來,整盒月餅(四粒裝)都還是熱呼呼的。沒有人會把這盒月餅往外送,一定是留下獨自享用,它不含防腐劑也不油膩,除了入口即化、口齒留香,唯一剩下的是腦海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 再次競選連任的市議員顧雅明特別出席,一方面感謝大家的支持,他也謙卑的說:「在過去的日子中,挑戰我的人點出的缺點,並非全無道理,我將一本初衷,也懇請媒體記者協助我,提供寶貴的意見,讓我們一起在未來,共同為本區而奮鬥。」 我們也強調,法拉盛完全是華人努力共築具有文化特色的堡壘,愛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成果,大家都有責任來協助市議員一起打拼。 我們從顧議員的言語中,更加肯定「漢學」在海外善加以運用的可貴,這是主流社會民意代表所欠缺的,它必須是正道的,且要切忌旁門左道,否則就容易變成「投機取巧」。 彰顯於清朝中葉的傳統漢學(Han Studies),相對於宋學而言,偏重考據研究。另一意為18世紀以後產生於歐洲的西方漢學(Sinology),內容包括有關中國的歷史、學術、文化和社會等研究,不限於考據。 西方漢學的產生和發展,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有聯繫,又與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普遍發展相關聯。一般認為,漢學萌芽於16至17世紀,由來華的傳教士著述,其後傳統漢學和西方漢學在觀念、方法上有所借鑒和汲取,但並未渾然一體。(這也間接的證實了,我們在故鄉讀中文系,到了海外多年,中文絕對好過於英文的人,能夠有一席發揮之地。 反過來,主流社會或於此出生的第二代,雖然在大學可能修中文,本質上卻永遠差一截,因為他們懂的永遠是皮毛,只是文字與口語,卻不解歷史與文化的精萃。) 記者會最後,大家也為最近發生在我們鄰近地區的天災人禍祈福,畢竟我們生活在「紐約」這寶地,比起其他地方,我們實在應該慶幸自己能夠平安的仍然為生活而奮鬥,更要理解,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地區的人們,想要安穩的過一個寧靜的生活,卻不可得,如果我們不能夠「惜福」,就變成是「活在福中不知福」的俗人了。 尊重生命 18日凌晨就在法拉盛華人密集的鬧區,在緬街夾北方大道發生了一起大車禍,一輛(Pahlia)公司的旅遊巴士與正在右轉的(Q20)公交巴士相撞,巴士並直接撞進街角的炸雞店,造成整個街道,被警檢人員封鎖,轄區109分局局長(Harrison)一早即用短訊傳發生事故給我們,不到8點,我們立即在華人網絡(Wechat、Line)把消息傳出,提醒可能經過該地區的同胞改道。 10點左右我們趕到現場,整個地區已被封鎖,禁止行人出入。由於長期參與社區工作,得以順利進入到現場,映入眼簾的是慘不忍睹的畫面,據說仍有屍體被撞在巴士與炸雞店牆的夾縫中。警方表示,清晨6時15分,旅遊巴士從(Van Wyck Expressway)向東急駛入北方大道,在緬街路口撞向已右轉至北方大道的公交巴士,使公交車整個車頭掉頭,旅遊巴士隨後直接撞進路邊的(Kennedy Pizza & Chicken)以及一家華人經營的(T-Mobile)手機店。 有一68歲的行人(Henry Wdowiak)當場死亡,旅遊巴士司機49歲的華人蒙雷曼和公交巴士的一名55歲乘客(Gregory Wiljefors)則因受重傷,在被送到附近醫院後宣布死亡。整個交通事件造成3人死亡,16人受傷,其中有6人仍在搶救,狀況相當危急。我們在現場看到的是旅遊巴士的車頭全部被撞掉,車身玻璃破裂,車體損壞非常嚴重。現場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各相關單位的檢警人員,加上媒體記者,氣氛非常嚴肅。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是重要交通案件的聯邦全國交通安全委員會,於(19日)召開記者會,委員會初步調查斷定(Dahlia)旅遊巴士司機超速,根據現場監控錄像,該巴士在限速30哩的路段,竟以每小時近60哩的速度追尾撞上公交巴士,再直接撞上街邊的商店。目前委員會已從紐約市警取得該巴士的行車儀器、GPS進行調查,將會做樣本分析,調查肇禍的司機是否有受藥物或酒精影響,也會調查是否有疲勞駕駛。(目前得知該旅遊巴士僅使用2年仍屬於新車。) 市議員顧雅明也於19日上午10時在事故現場召開記者會,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主席(Ydanis)、紐約市主計長(Scott Stringer)、筆者代表社區應邀出席。民選官員與民意代表都沉重的表示,對車禍災難者與家屬的哀悼,並表示願對商家提供協助,(Ydains)更表示,由於肇事司機在過去有不良的駕駛記錄,對僱用他的大巴旅遊公司加以讉責,並表示將會從市議員會施壓給市交通局,以後在核發巴士公司執照,要處理嚴謹。 我們在發言時,除了特別感謝市主計長與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主席的到來表達關心,並語重心長的說:「法拉盛的商業發展迅速,人口劇增都使我們措手不及,但從稅收的金額上,給州、市政府很多的貢獻,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要撥更多的經費加強本區的交通基礎建設。另一方面,我們將會在顧雅明的領導下,加強督導行人遵守交通號誌,也會要求巴士公司未來在僱用司機上,要加強安全考核。」 這二天各式各樣的傳言,不斷在華人社區發酵,除了表示肇事司機是個好父親與丈夫之外,什麼機械故障,什麼司機厭生自殺,聽得我們頭皮發麻。我們想提醒華人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旅遊巴士不減速直奔事故,相關單位已在調查,不需我們妄加揣測。但有一點,我們要提醒大家,雖然肇事司機是越南華人,但請大家想想,另二位被害六十多歲的人,一個是走在街上,一個是坐在巴士上,還有受傷仍在醫院搶救的人,他們又招誰惹誰了?(「尊重生命」並不僅僅對華人有意義。) 一場嚴重的車禍,對任何家庭都是沉重的打擊,誰願意遭逢厄運之重創?警方也不願意將噩耗告訴受難者的親人,尤其是萬一死者有相依為命的另一半,在生命中也許一方先走,對另一方都是一種「崩潰」。大家可有想到,死者都已六十多歲的人,如果生前是一個極度被另一個人所依賴,很可能造成活著的人要說:「要是你撇下我,我只好和你一起去了。」這一堵悲觀推不動的厚牆,是由我們華人司機不小心造成的,大家又如何無視於這個現實? 華人在美國要得到該有的「尊重」,大家都要能明白一個簡單不過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肯去面對自己的缺失,不能老是把「情理法」順序亂擺,凡事用逃避的方式,使思維永遠原地踏步,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更容易被誤解為,華人不守法律、愚昧、無知、不明事理,別忘了祖先所謂華人是「禮義之邦」的含義。(原諒我的提醒,我們不能成就表裏不一、言行不一致,最終導致自我傷害的共業,然後輪迴下去。果真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我們拿什麼來教育華人文化給下一代?) 日食亂象何時了 墨西哥19日又發生7.1級強烈地震,多個州傳出災情,許多建築物被夷為平地,大批民眾驚慌湧向街頭,目前地震導致全國400萬人斷電。地震發生之時,恰逢墨西哥舉行紀念1985年大地震32周年紀念日,慶祝結束不到一個小時,地震就來同慶,數分鐘市中心已是一片斷垣殘壁、煙塵滿布景象,至少已有248人喪生。 外界懷疑連續兩次地震是否有關聯?據地震專家表示,雖然相隔不到兩周,地震可能沒有任何關聯,因為兩地相距650公里,一般而言,多數的餘震都發生在震中100公里之內。由於地震頻發,墨西哥新蓋建築物均被要求能夠抵抗8級地震,且墨西哥政府還規定地震監測機構在沿海設立觀測站,及時發布地震預警。學校和辦公機構經常組織疏散演練,希望地震來時民眾能夠冷靜、有序。(事實上,狀況來時,情況難以掌控。) 大多數宗教和道德團體都為了啟發人們內心的平靜,認為自私是人類的大問題,這也使得群眾在面臨災難時,只顧著逃命,卻往往忽略了,相互踐踏比災難更可怕。20世紀中葉,(Carl Rogers)等人則致力於自我的解放和擴展,其所帶來的自尊運動與人文心理學,至今仍然有其影響力。(倘若面對生死關頭,人能保有一定的自尊,反倒可能從容以對,避災解難。) 墨西哥此次地震之所以破壞嚴重,除了震級較高、墨西哥城的地理特質與眾不同外,地震波及的城市缺乏規劃和管理也是重要原因。墨西哥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東部以及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等多個板塊的交匯處,為全世界主要的地震高發區之一。境內第二高峰「煙峰」火山(Popocatepetl)噴出大量火山灰,目前當局正擔憂火山可能進一步爆發。(常常人們為了怕傷害別人,有可能說出社會謊言,但我們卻認為,社會能誠實的告知真相,反而是一種善意。) 颶風「瑪莉亞」橫掃波多黎各與多明尼加之後,又將魔掌伸向了巴哈馬及特克斯與(Turks and Caicos Islands)。受到「瑪莉亞」摧殘,波多黎各滿目瘡痍,可能未來數月都不能恢復供電,它在該地肆虐期間,短短24小時內為島上帶來40吋降雨。 總督Ricardo Rossell形容,這是本世紀甚至是進入現代以來最嚴重的風災,供電系統更是「基本全毀」。(這個早已宣布破產的政府,將如何來面對屋漏又偏逢連夜雨?早幾年波多黎各人在街頭尋求獨立,紐約人並不少見。不過波多黎各人勇於投票,在紐約出現了不少政客,這一場災難,紐約州、市長與政客都愛心十足,紛紛的組織援助。希望有一天華人也能凝聚更多的選票,萬一兩岸三地有什麼事,也能讓政客們忙一會,充分的表現關懷,這才叫人心曠神怡一回。) 結語 最近有朋友說,自從日食現象以後,筆者常在字裡行間講「因果」,是不是將來想要「傳教」?我說:「如果能夠如此,那是我的福氣,勸人行善,心繫人溺己溺,定會淨化人間,不會使社會中充滿爾虞我詐的似是而非,至少使華人減少在海外,彼此欺騙、自相殘殺。」人生的冷暖取決於心靈的溫度,哭給自己聽,笑給別人看,這就是「人生」,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另一個讓我不斷提醒大家「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原因,是我看到境現前的事故,四名年輕的美國女生17日在法國馬賽市的一個火車站被人潑酸,其中2名只有20歲的女孩,其中一人恐部份失明。潑酸女子是41歲有竊盜前科,犯案時並沒有發表涉及極端主義的言辭,也沒有以國籍決定施襲目標,只是找離她最近的人行凶。該女凶嫌臉上有燒傷痕跡,可能之前有遭人潑酸。(如果四名到法國馬賽遊玩的年輕女生,其中有一人是我們的女兒,請問我們做何感想?) 境界無上限,道德有底線,有了一種平靜對待一切的氣度,遇到災難時寧靜以對,多行仁義自會遊刃有餘。 關於作者 杜彼得,自由作家、資深媒體人、節目主持人、紐約華人社區僑領、紐約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總幹事。 […]

Looking to add cucumbers to your garden? These easy tips and guidelines could have you knee-deep in cucumbers in as little as 2 months. Growing cucumbers is among the most popular activities in backyard vegetable gardens across the country. In fact, almost half of the nation’s home vegetable growers – […]

今年因潤雙六月,日食過後冥月登場,對主流人士來說,他們沒有農曆,無法體會華人對冥月的崇敬與緬懷,相信不少人,不論移民到美國多久,每逢此月份,行事都會格外小心。不瞞大家說,這麼多年,在這個特殊的月份,晚上我們駕車出門,如果不得不按喇時,我們口中都會唸唸有詞,而且中英文各一次,「好兄弟姊妹,在下現要發出怪聲,請勿被嚇到,實在是萬不得已。」(你說是迷信也好,尊重文化也罷,反正我們對此是深信不疑。) 冥月遲來過七夕 昨天微信頻傳「七夕」情人節的圖片,才真正讓人感受到,最近的國際情勢,加上港澳廣西受暴風肆虐,德州休士頓也災情慘重,無法理解,有多少華人會懷著愉快的心情去渡此佳節?尤其是年輕一代華人,只過西洋情人節,何謂七夕成了「今夕是何夕」的淒涼。不少人在故鄉時,每到此月街坊隣居都會舉行大拜拜,過去在台灣有過「中元普渡」的習慣,家家戶戶除了要在自家門前祭拜祖先與「好兄弟」,街坊市集更要舉行張燈結綵的團拜,很虔誠也好不熱鬧。(據長一輩的人說,這也是迎接五路「財神」,祈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中國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代,因地區而有所不同,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財神,則非趙公明莫屬。早在晉代年間,干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列仙全傳」中他又從五方瘟鬼之一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成為施人間以痢疾的瘟神。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而轉為正面形象了。據說,姜太公奉六始天尊之命按玉符全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做了財神爺。(人活在世上,迫於環境,不少人在奮鬥爭取功名利祿的過程中,難免在巧取奪豪時,不知不覺中走上邪路,但迷途知返,逐漸走上正信正念,仍能造福人間成為善人。) 莊子的所謂「江湖」,並不容易生存,天大地大,人也許無依無靠,若不幸遇上大風浪,四海飄流,在海外,也不知何時能衣錦返鄉,也可能是落地生根,華人在徬徨中逆流而上,練就了一身本事。相近的許多朋友在品茗茶敍時,都談到人到中年以後,當事業有點基礎,都想做些有益社會功能的事,來彌補心靈上的歉疚,畢竟過往的競爭中,不擇手段,好像是必然的現象。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對這些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我們常會以極其恭敬的心來面對,至少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能給事業做一個適可而止的修整,轉而追求「公益」的志業。閑聊中,我們比較願引領佛經記載,謂投胎為人的機會,如同一隻失明的海龜,由深層的海底,浮上海面準備呼吸時,海龜的頭部,剛好穿過一塊漂過木頭上的洞洞。晚年覺醒,不枉此生,時光如逝水,永不回頭將覆水難收。 不能否定,有些人是無神論者,相信人死如燈滅,什麼「業障」或「惡貫滿盈」,都隨之一縷輕煙,化了散了,他們相信人生苦短,「即時行樂」方為正道。在我們眼中,碰到有此行徑之人,有時想與之互渡,但怕適得其反,反被牽連與誤解,只好祝福。其實,人之輪迴甚妙,有此固執之人有可能是受到過往冤親債主纏擾,今生本可扶正修善,卻沉溺於聲色犬馬吃喝玩樂,就這樣過了一生,來世為何?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絲毫不為其所動,心念至此,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地球到今天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每天都有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著,這個世界遠非人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有著太多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一直困擾著我們。人世間有太多至今未解的謎團,個人常常站在(FCBA)辦公室外的陽台上,望向緬街的交通堵塞、人潮洶湧、腦海中走入了時光隧道,再回想80年代的場景,心中打鼓誰能預估;兩岸三地的華人,會把法拉盛塑造成今天的情境?回過神來時,只提醒自己,路上全是你的「同胞」 。 日食異象 「哈維」颱風 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是於1900年襲擊德州加爾維斯敦島的颶風(休士頓旁的城鎮)。當年9月18日,四級颶風打擊該地,風速超過每小時135英里,摧毀了3600多座建築物。當年死亡人數估計在6000到12000人之間,不過當時的科技差很遠,如果美國國家氣象局能做好早期預警,災難的嚴重性應該會大幅減輕。那年美國 (The Weather Bureau)成立僅10年,對颶風學並不先進。 事隔百多年,25日晚;四級颶風「哈維」在德州墨西哥灣地區的阿蘭薩斯港和奧康納港之間登陸,這是一場成熟的自然災害,速度達到每小時130哩大風,引發災難性洪水和高達12呎的風暴潮。27日上午我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德州一個護理院內,多名坐在輪椅或椅子上的年長婦人,泡在齊腰深的洪水中,不過救援人員迅速行動的將一臉驚愕的災民即時救出。 截至27日,這場災難性的風暴已給德州帶來超過2呎的降雨,令休士頓數以萬計的居民要爬上屋頂或樹上等待救援,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局長預估,以目前看到的災情,災後重建至少,需要數年才可以恢復正常。德州州長阿伯特27日表示:「我要告訴你們,我從總統到(FEMA),我都要給他們A+的評分,所有部門,從白宮、聯邦政府到(FEMA),一直都非常有幫助。」 據說25日在颶風還未抵達前,州普總統已迅速批准州長阿伯特要將可能受影響地區,宣布進入災難狀態的要求,這也令聯邦政府可以依法向嚴重災難地區提供額外的援助。由於處理得當,人們立即與2005年「卡翠娜」風災時,出生於德州的總統小布希政府的反應緩慢,形成鮮明又強烈的對比。(這也是我們一直很擔心,更不願見到紐約州、市政府,隨性的與聯邦對著幹,因為一旦紐約發生重大災難,我們無法預估紐約的首長將如何向聯邦開口?或者是;白宮也像此次德州災難一樣迅速予以救助,川普來到紐約時,首長要如何自處?) 移動非常緩慢的熱帶風暴「哈維」陸陸續續已經在德州停留了6天,目前幾萬人被要求疏散,避難所內擠滿了希望獲知親人消息和房屋情況的災民。休士頓市長特納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就目前而言,市政府的工作重點將仍然是救援,而不是受災評估,更不是災後重建。(我們也從微信上看到,在德州到處充滿了溫馨,該州的華人也不落人後,不少船協的成員,都主動的把船與人投入救災的工作,我們以他們為榮。) 我們對位於休士頓附近的化學工廠(Arkema),在德州(Croshy)被洪水淹没的工廠,可能引發火災或爆炸,感到憂慮。雖然該公司在星期二已撤離了所有工人,該公司北美地區首席執行官(Richard Rowe)告訴記者,公司預計,現場化學品將在未來6天內發生事故,他們無法防止被水淹達6英尺的工廠發生潛在的爆炸。現在這家公司,正在跟美國國土安全局和德州政府配合做危機處理,且已於工廠附近成立了危機處理中心。 「哈維」颶風於30日凌晨再次在墨西哥地區登陸,也給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部份地區帶來新一陣強降雨,國家氣象局警告:「休士頓市區和周邊地區向東至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地區,災難性,可對生命造成威脅的洪水持續到本周結束。」到目前為止造成的災害大約有46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初步預估有近百萬人流離失所。雖然從受害的死亡人數,並不算美國史上最大,但此次災害若放在1900年代,以年代的時空差距,恐怕傷亡的人數絕對不止當年的12000人而已。(故,此次哈維颶風,也許是美國史上最大也最奇怪的。) 據初步估計,此次颶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在1600億美元左右,不只是重創美國的GDP,保守估計也會增加美國失業率,這是對整體美國經濟和國力而言。德州保險委員會主管政府及監管通訊的經理斯提爾維爾說,時至31日,他知道提出的理賠要求已有10萬份,他估計,這個數字將增加至50萬。(這對汽車保險市場影響極大。) 此次風災,對於保險業而言,這些損失對他們的影響比其他行業更大。標準普爾在評估風暴及洪水對保險業的報告中指出,State Farm、Allstate及Formers這些大型汽車保險商,由於有足夠的地區及多元化產品,所以能抵消那些損失,但部份地區性及當地的保險商的收入以及資本,則可能蒙受沉重打擊。(我們比較注意的是,萬一再來個天大的自然災害,幾家保險公司,就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 上世紀,美國一直是打工仔的天堂,普通一名藍領,像福特汽車的基層技工,都比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強上好幾倍,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一切大不如前,不只是工人被集體裁減,銀行從業員被鄙視,退休基金還差點被投資經理蝕光。人民憤怒有用嗎?更多是像德州老百姓遇「哈維」颶風是無奈,殘酷還是不公?都只是文字上的形容詞,人類社會有許多無法克服的人為與自然災害,「形容詞」只是一種痳醉心靈的呻吟。對受災的人群,如何重建家園過往日平靜的生活,是此時此刻最大的「夢想」。 我們認為德州受到重創最大的部份是,德州海岸是美國最重要的石化工業地帶,美國三分之一的煉油能力集中於此,此次災害,汽油價格升至2年來最高,勞工節長週末立即停滯了人們駕車出外旅遊的慾望。再者是農業,德州是美國最大牛肉生產地,受災的54個縣就養了120萬頭牛,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牛肉價格已開始上漲。許多房屋浸水,讓FEMA的洪水險可能破產,目前FEMA的NEIP計劃已經虧損達250億美元,而計劃的舉債上限僅到300億美元,且需要國會在9月30日前為該計劃延命。 哈維釀成巨災 對川普政府是考驗也是轉機 颶風哈維給德州的重創,將對白宮及國會構成即時考驗,迫使決策者們必須放棄在其他方面的歧見,盡快批准數百億元的賑災及重建資金。是對總統川普構成在緊急援助方面的首個考驗,同時也考驗他能否克服國會在開支及預算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川普必須暫停一向敵對的治理風格。(前陣子,為了築美墨邊境圍牆的預算,川普曾放狠話,不惜依法解散國會,以他的行事風格,很可能完全不考慮,對共和黨是否有利?那麼一旦發生,誰能保證;現在的國會議員還會是國會議員嗎?) 眾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最近指出,共和黨人必須準備與民主黨人一起,及時通過賑災議案,通過緊急撥款提供所需的資源。民主黨的態度是,緊急開支的金額不必通過削減聯邦其他方面的預算來抵消,這使佩洛西的聲明對堅持這一立場的共和黨人構成挑戰。FEMA管理的聯邦災難紓困金到7月底只有38億元,其中16億已有支出項目,但隨著估計的損壞上升,初步重建的資金,最少也要有60億元美金。 我們希望能看到川普總統能藉機修補與美國媒體的關係,此次颶風發生時,德州州長給總統川普的處理A+的成績,他和夫人也迅速來到災區站在卡車上舉起「德州州旗」鼓勵災民,結果媒體卻用版面來批評第一夫人的紅色高根鞋,完全罔顧川普比其他總統更有悲心的正能量。白宮31日宣布,總統川普私人捐出100萬美元救助災民,副總統彭斯和多名內閣成員均前往德州重災區慰問受災民眾,為他們打氣。(倘若美國媒體,肯正面報導川普政府的做為,對整個美國而言,將會有助於穩定人心。) 結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情發生至今,許多人開始想辦法通過慈善機構捐款,希望能夠助災區人民一臂之力,華人也不例外。紐約州總檢察長史樹德也提醒,民眾在行善賑災的同時,也要對相關詐騙保持警惕,確保自己的善款真正抵達需要的人手中。在捐款前了解慈善組織的宗旨及工作效率,如果該組織不願向你透露財務信息,民眾則要多加小心。民眾最好將善款捐給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慈善組織,如果是為了救災臨時成立的慈善機構,也必須是501(C)(3),才能公開募款,捐款也方能抵稅。 最後,希望在美華人,在看到德州的災情之餘,如果自己仍能平安的為生活而打拼,大家應該慶幸,並提醒家人,做人一定要「惜福」。 關於作者 杜彼得,自由作家、資深媒體人、節目主持人、紐約華人社區僑領、紐約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總幹事。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

編按:這是一封華裔選民聯盟創辦人、前中華公所主席陳玉駒發布的讀者投書,標題為《40年對華埠不離不棄無人能及 請僑胞全力投票支持陳倩雯連任》,回顧華埠近幾十年歷史,詳談他對陳倩雯市議員的評價。陳玉駒主席在華人社區地位舉足輕重,關注紐約華人前景。希望這封公開信讓紐約華人對華埠歷史有更充分了解, 在9月12日這場關乎華埠未來的選舉中做最佳選擇。 本人曾經有幸獲得一眾華埠僑團信任,於2004-2006年膺選擔任紐約僑團之首中華公所主席一職,因此對於鼓勵華人參政、動員僑胞投票、維護華僑權益一直感到責無旁貸,當年並創立華裔選民聯盟及邀請三位民主黨市長參選人出席本人所舉行的政見會,同台辯論,藉此成功催動僑胞的投票熱情。 目前9月12日的市議會選舉在即,本人再三思索,最後還是決定把自己手中的一張選票投給現任市議員陳倩雯女士,並希望以些微的力量,呼籲華埠其他僑胞也支持她連任。 有此想法,最主要是考慮到紐約市政治圈裡有論資排輩的原則,而陳倩雯和顧雅明兩位華裔候選人都因為前市長彭博留下的歷史因素,擁有第三次當選的契機。如果陳倩雯等兩位華裔議員連任成功的話,就會自動成為市議會50個議員中最為資深的一批,政治勢力和談判籌碼也會更上一層樓,換句話說,也就是能夠為我們的社區帶來更多的資源和福利。這一點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能夠做到的。 我要強調的是,雖然本人打從心裡希望能夠有一位能夠反映華裔文化、背景及利益的人物成為我們的市議員,但我一直不認同單憑種族就能夠選取最佳的民意代表,也認為應該鼓勵朝氣勃勃的年輕人參政,帶來新思維。但是縱觀目前的三位挑戰者,他們基本沒有任何長期的社會服務經驗,更遑論擁有足夠的人生經驗以瞭解華埠乃至整個紐約社會各界的不同,及能夠推動平衡的立法和政府政策。 反觀陳倩雯,過去40年中多次參選,但每次敗選後都立即收拾心情,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服務社區,對華埠不離不棄。而且她一直屢敗屢戰,並視失敗為成功之母,每次敗選都積極從中吸取教訓,最終在八年前一舉當選華埠第一位華裔市議員,為華人爭光。在我的記憶之中,過往的幾十年間其實也有過許許多多不同族裔的年青人企圖搶下市議員席位,他們在選戰過程中大多以破舊立新的形象出現,然後攻訐現任,甚至展現一派“救華埠萬民於水深火熱”的氣概,但每每選戰一過立即跳離社區,另謀出路,消失於無蹤,對華埠乃至整個下城可謂毫無留戀。後來仔細想想,其實當中的許多宣傳手法不過是自我吹噓,嘩眾取寵,但最終卻導致華埠選票分裂,長期難於產生自己政治代表的惡劣效果。因此目前絕無僅有的華埠代表陳倩雯既然能夠打破這個宿命,我們更加要全力保護。 談到幾十年一步一腳印的走來,我不能不說,目前華埠平價屋數量之多在整個紐約市名列前茅要歸功於陳倩雯。無論是過往興建孔子大廈爭取招聘華人員工,或者後來松柏老人大廈的示威遊行都有她的身影,然後幾十年幫助租客維權抗爭,再到八年前她甫上任旋即打破政治僵局,成功在荒廢多年的下東城蘇域柏地皮興建一千個公寓,為社區帶來500個平價單位,這些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上月當我從新聞上看到成千上萬人蜂擁申請老人屋的狀況,更感覺陳倩雯居功厥偉。 我今年已屆耄耋,雖然仍然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但無可否認的是,和華埠其他很多的長者居民一樣,我也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需要不少政府政策配合。而在這一方面,我認為陳倩雯在過去八年之間做得十分優秀。我記得過往每年市政府與市議會談判老人經費,都得老人家們勞師動眾上街示威抗爭以免老人服務項目被刪減。但是目前因為陳倩雯身為市議會老人委員會的主席,能夠與紐約市長白思豪直接談判,除了確立今年為“紐約市老人年”,最終更訂下2300萬元的老人服務經費,以後這筆經費只增加不會減少,使一眾長者受惠,這些都是陳倩雯的功勞。 我們常常在報章上看到的都是一些大的政策、大的事件,但事實上民生無小事。陳倩雯的辦公室素日裡一直都在幫助許許多多的市民處理個人事務。我常常聽到身邊一些長者朋友在討論去她的辦公室得到服務,從申請老人免加租到移民家庭團聚,應有盡有。因為大家的關注重點不一樣,社區居民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但她的辦公室依然能夠耐心幫助市民解決,特別是協助不諳英語的僑胞與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這點特別令我感到十分佩服。 當然,曹操也有知心友,關公也有對頭人,特別是在政治圈,無論你做得多好都會有反對的聲音。在華人圈子中也有極少數人士反對陳倩雯,有的是因為私人恩怨糾纏不清,有的則是為了政治圖謀。而且這些人攻擊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然而不少邏輯不通,強詞奪理。但是在警員梁彼得事件中,我也理解有部分僑胞可能對陳倩雯的言行有所不滿。不過冷靜思忖,此事當中涉及不少複雜的法律、道德、公義論點,然而撇開此案不說,如果單以一事就論定陳倩雯沒有維護華人利益,那是一個很以徧蓋全的說法。過去遠的不提,我們先想想幾年前華兵陳宇暉在阿富汗被虐待致死事件,整個事情糾纏多時,但是陳倩雯卻一直馬不停蹄,風塵僕僕地為陳家伸張正義,甚至遠赴北卡軍事法庭,面對美國強大軍方也毫不退縮,為我們爭取權益。我認為,我們看人要看一個長久的記錄,不能夠因為單一事件而妄下結論,若單憑一事便否定陳倩雯的政績,那是十分不智的行為,最終只會影響到我們自己長治久安的利益。 中國有句古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事實上,如果大家們放眼整個紐約市,誰敢說哪一個政治人物是十全十美?哪一個選民能夠對自己選出的政治代表感到絕對稱心滿意?但是在我的眼光之中,權衡輕重之下,目前陳倩雯就是華埠最理想的選擇。我二十年來一貫堅定支持陳倩雯,我們今年也決定把全家的三票投給她,事實上,如果作為資深議員的陳倩雯被一位你不懂他,他不懂你,名不經傳的新人取代,你想會有什麼後果?你認為將來真的能夠為華埠居民爭取權益、惠及華埠嗎?萬一其落選,後果如何已是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希望敦促各位僑胞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在9月12日將選票投給數十年對華埠不離不棄,為華人權益奔走的草根女兒陳倩雯,繼續投票保護華埠在市議會裡面唯一的代表。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or reflect the views of Media To Share.

It’s like “Mission: Impossible” to find a Pan-Asian restaurant that executes well a great variety of dishes from Asian cuisine, but Arbor Bistro delivers on the challenge. Located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Film Forum in Greenwich Village, Arbor Bistro is a great option for theatergoers who need to fill […]

Flushing, NY – CM Peter Koo today joined with planners from the NYC DOT Office of Freight Mobility to conduct door-to-door surveys of local businesses’ truck deliveries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raffic congestion in downtown Flushing.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nd translated by DOT and CM Koo’s office in an […]

Enjoy a summer afternoon with a wonderful dessert!  Crème Brulee is also known as burnt cream, crema Catalana, and Trinity creme. The crème brûlée originally came from France. Literally, it is called burned cream. This dessert is also popular in Spain and Portugal and is made from egg yolk, cream, […]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