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S, NY –U.S. Rep. Grace Meng (D-Queens) today met with the wife of Xiuqing You, the Flushing, Queens man who was recently detained when he appeared for his green card interview. Yu Mei Chen met with Meng in the Congresswoman’s Northeast Queens office where she discussed her husband’s case and […]
微軟4月29日宣布,將釋出Windows 10更新,於4月30日起開放下載,用戶可升級更智慧的使用體驗包含時間軸、專注輔助、Edge設計、語音聽寫4大更新。 據中央社報導,微軟29日宣布,即將釋出Windows 10更新(2018年4月版),升級更智慧的使用體驗;在企業IT管理方面,Windows 10更新以「化繁為簡」為主軸,從資料庫到終端裝置,透過Microsoft 365的雲端管理中心、內建合規性等更新,讓企業以更少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簡化IT管理流程。 微軟進一步說明,透過「時間軸」功能,用戶可隨時回顧在不同時間、不同裝置上的操作與未完成的工作進度,並在轉換裝置時無縫接軌。更進一步說,當用戶回到Windows 10裝置時,甚至可以繼續原先透過iOS或Android裝置,在Microsoft Edge瀏覽器或是Office 365所進行的工作。 微軟統計,人們平均3分鐘就會從工作中被打斷一次,或者須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務上。一旦被打斷,則需23分鐘才能重新統整思緒,而生產力和創造力也在這樣的循環中被降低。 Windows 10「專注輔助」功能將幫使用者設定特定時間不受社交媒體或其他通知打擾,當工作完成後,使用者將會收到這段時間的摘要,包含通知、郵件或更新。 另外,Microsoft Edge功能,使用者將可點選正在播放音效的索引標籤上的喇叭圖示來快速關閉或開啟音效;並可在電子書、PDF檔中以全螢幕模式獲得不受打擾的閱讀體驗。而在瀏覽文件時,可使用文法工具將單字分割為音節、並反白顯示單字的詞性,如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等,藉此讓閱讀過程更加順暢。 Windows 10更新中,還新增聽寫功能(Dictation),可用聲音來記筆記或撰寫論文。只需用游標指向任何在Windows 10中的文字段落或應用程式,按下Win + H並開始講話,聽寫功能將快速的捕捉並轉為文字,完整記錄想法。 另外,微軟Microsoft 365也提供五大更新為企業IT簡化管理、節省成本,包括智慧桌面、第一線員工解決方案、簡化並以更低成本來管理裝置、完善的管理體驗、內建合規性。
百善孝為先,臺灣雲林一名才剛讀大一的19歲男大生,因媽媽罹癌後病情惡化,他為了照顧母親,毅然選擇放棄學業,陪伴媽媽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其孝行也感動無數網友。 《雅虎》報導,雲林一名就讀虎尾科技大學的男大生劉信鴻,才剛入學幾個月,卻在今年1月時得知媽媽確診下頷腺癌末期,並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全身。 眼見媽媽受盡病痛的折磨,孝順的他毅然決定休學,親自照顧媽媽,最後住進安寧病房,想陪媽媽一起走完最後一程,他說,「書再念就好,媽媽只有一個。」 劉信鴻才剛滿19歲,去年剛考上大一,還沒來得及體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便得知媽媽得了癌症,談起媽媽的病情,他紅了眼眶,「小時後,媽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我,陪我寫功課、當義工,但自己卻沒時間多陪陪媽媽。」 劉信鴻哽咽道,「知道媽媽病情嚴重,這可能是我陪她度過的最後一個母親節。」 劉信鴻還在臉書寫下,「謝謝媽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給我滿滿的愛,現在媽媽需要人照顧,作為子女責無旁貸,死亡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必經走的路,陪伴很重要。」 他還感性的寫道,「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則。我們無法去抗衡,勢必總有一天要說再見。既然如此,何不試著去學習如何不要有遺憾,並且能夠以祝福大於哀傷的心情去道別摯愛呢?花開花謝總有時;緣起緣滅不由人。」 最後,劉信鴻用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做為結尾,闡述著她與母親的親情。 據《民視》消息稱,劉信鴻的媽媽本來是員林高中文書組長,前年下頷出現小腫塊,去年(2017年)腫瘤卻迅速變大、惡化,進而癌細胞擴散全身,篤信佛教的劉信鴻,每天都會到醫院的宗教室,祈求能減輕媽媽的痛苦。 劉信宏表示,「我有跟媽媽說要先陪你,書再念就好了,先把媽媽的事處理到一個段落再回去唸書,我有答應過她,我也會把書念完。」 據瞭解,劉信鴻的父親經營鐵材行,每日必須忙工作,無法照料妻子,而弟弟目前正在念高一也忙於學業,只能放學之後幫忙哥哥一起照料母親。 劉信鴻的懂事讓劉爸爸既感動又欣慰,他說,「阿鴻,不管怎樣,爸爸都以你為榮。」 據悉,劉信鴻照顧母親的孝舉感動不少人,包括他的同學和親友,紛紛為他打氣加油,同學游鈜凱說,「以前就覺得阿鴻很孝順,這次他休學顧癌母,也讓自己反思對家人是不是關心得不夠多。」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任期即將踏入第三年,日前兩岸政策協會針對「小英國防兩岸外交表現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49.5%民眾支持蔡英文兩岸關係立場與處理方式,44.7%民眾則不支持。 據中央社報導,對於總統蔡英文的執政表現,由兩岸政策協會公布最新民調顯示,49.5%的臺灣民眾支持總統在兩岸關係的處理方式,包括總統外交事務的滿意度調查,也呈現拉鋸,反對、贊成各佔一半。 特別是對於日前中國在臺灣海峽的軍事演習看法,48%的民眾都認為此次演習是對臺灣的文攻武嚇,36.7%民眾則認為是例行性的軍事演習。 而蔡英文因應福建軍演,下達「備戰抽測」命令,並親自登艦出海視導海空聯合操演,有54.1%民眾認為作法適當,36.1%民眾持相反意見。 對於中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日前直指福建軍演是為捍衛「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有八成以上的臺灣民眾認為,此種發言對兩岸關係毫無幫助,而認為有幫助者僅佔10.7%。 綜觀蔡蔡英文的整體支持度,民調顯示:50.1%民眾支持,45.5%不支持;滿意度46.0%,不滿意49.2%;反觀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現,49%民眾滿意,45.2%不滿意,竟意外高出蔡英文3%。 此外,有關蔡英文的兩岸主張方面,72.0%民眾同意蔡英文主張「兩岸問題應綜合評估周邊國家及國際情勢」這種說法,不同意者佔21.7%。 在蔡英文認為「在兩岸問題上,臺灣最大的籌碼是經濟、國防和民主機制」,有62.5%民眾認同這種說法,不同意者佔32.0%。 在外交事務上,51.4%民眾認為,蔡英文總統4次出訪對鞏固邦交國有幫助,45.9%民眾則認為沒有幫助。 不過,《經濟日報》稱,今次民調在進一步分析政黨比例後,發現臺灣藍綠的分歧依然很高,例如在國防事務滿意度上,民進黨的滿意度和國民黨的不滿意度都高達89%。 對此,臺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指出,藍綠分歧跟中共的統戰宣傳有直接關係,中國對臺灣的軍事行動不分藍綠,若說針對台獨,他們對民進黨、國民黨都分別扣上不同的台獨大帽,事實上,中國從未放棄企圖武力統一臺灣。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認為,國防事務沒有藍綠之分,無論藍綠怎麼變,都要共同面對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威脅。 據悉,今次民調為兩岸政策協會委託決策民調中心執行,在成功訪問1070位成年人,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At least 17 people were dead after a 19-year-old former student opened fire at a South Florida high school on Wednesday afternoon, officials said. The @FBI has set up a website where you can upload images and video of the #stonemanshooting. Visit https://t.co/7k6vAb5Csa to submit any information you have on […]
A powerful winter storm dealt a chilly blow to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on Wednesday as Floridians marveled at the rare sight of snow and officials warned of icy roads and dangerously low temperatures. All the while, residents of the Northeast prepared for windy, whiteout conditions and potential power losses. […]
土豆全身都是寶,很受歡迎,有「地下蘋果」的美譽。把主食換成土豆,還能幫助降血壓、降血脂、控血糖,是「三高」人群的福音! 有人問:「吃慣了米麵,土豆能當主食嗎?」其實,民間早有「薯豆半年糧」的俗語,土豆等薯類被人們用來果腹。對於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病人,土豆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土豆比香蕉更補鉀 降血壓效果更強 土豆含鉀高,鉀可預防中風,協助肌肉正常收縮,有防治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功效,這也讓土豆享有「地下蘋果」的美譽。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3510毫克的鉀元素。有高血壓的朋友,更應該注重補鉀。 在很多人心中,香蕉是最好的鉀元素來源,但事實並非如此。 有關數據顯示,100克香蕉中含鉀256毫克,而相同重量的土豆含342毫克,芋頭含378毫克,並且後兩者的熱量均低於香蕉。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琳達•霍恩表示,以土豆為代表的含鉀蔬果有助於降低血壓。 土豆含有抗性澱粉 能降低膽固醇 由於土豆富含碳水化合物,所以一直被當成補充能量的食物,但其實它也是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極佳來源。 土豆中含有的抗性澱粉對消化系統功能有益,當其到達大腸部位後,能發揮出抵禦癌症和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此外,土豆也是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很好來源,同時它的脂肪含量較低,是能保護心臟的白色蔬菜。 土豆能幫助控制血糖 糖尿病人的福音 土豆富含抗性澱粉和膳食纖維,能令人體消化緩慢,升血糖速度減慢,易於控制餐後血糖和胰島素分泌。 土豆含8%~29%的澱粉,低於米飯、饅頭、麵包等食物;蛋白質含量約0.75%~4.6%,其中賴氨酸達93毫克/100克,色氨酸也有32毫克/100克,這都是其他糧食缺乏的;脂肪含量低,僅有0.2%左右。 中醫認為,土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和胃調中、減肥降脂等功效,可輔助治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關節疼痛、皮膚濕疹等。特別是老年人,經常食用土豆十分有益於健康。 研究顯示,土豆的維生素含量甚至與蔬菜相當,尤其是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含量較高。前者是抗氧化劑,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損害,後者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土豆還有優質蛋白,蛋白質量可與雞蛋媲美;其次土豆含鎂和膳食纖維豐富,有益於心臟和心血管健康。 土豆營養吃法排行榜 蒸土豆是最理想的方式 第一名是:蒸土豆 對營養影響很小。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調方式,對營養影響很小,還能保留天然清香。蒸熟的土豆維C保留率在80%以上,而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幾乎不損失,而且澱粉顆粒充分糊化,更易消化吸收。 第二名是:土豆泥 口感酥軟,適合老人和孩子。經過合理搭配,比如酸奶堅果土豆泥,還能補充蛋白質、微量元素,能幫著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但如果加入人造奶油、香精、糖等,土豆泥的營養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名是:燒土豆 斷面少,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土豆燒牛肉是絕配,牛肉能補充土豆中缺乏的礦物質鐵和蛋白質,土豆則可補充牛肉缺少的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土豆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少人體對牛肉中含有的膽固醇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燒土豆前不要先油炸,否則會破壞其他營養素,增加脂肪攝入。 第四名是:炒土豆片 烹製時間較短,對營養素的破壞程度小。刀工比土豆絲少,可以減少營養流失。需要注意,土豆片切好馬上烹飪,別用水泡。原載希望之聲。
枸杞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並能抗動脈粥樣硬化。另外,枸杞是生精補髓、滋陰補腎、益氣安神、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藥,對慢性肝炎、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等療效顯著;對抗腫瘤、保肝、降壓,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強的改善作用。 枸杞有一種簡便的吃法,就是「嚼食」,嚼食的好處是對枸杞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會更加充分。每天睡前吃幾粒枸杞,長期堅持,身體會發生5大變化!不知道的話就可惜了。 枸杞的養生功效 1、延緩衰老 很多人都知道枸杞對於人體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和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有些地區還叫枸杞為老子。枸杞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橙子還高,胡蘿蔔素含量比胡蘿蔔還高,鐵含量比牛排還高,這些物質對於人體的抗衰老都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2、美白養顏 對於女性而言,常吃枸杞還可以起到美白養顏的功效。很多養生專家都會建議女性可以在午餐過後的下午茶選擇用枸杞泡製飲用,枸杞具有不俗的養氣補血的作用,對於女性而言,絕對比大多數的面膜都要管用,不妨一試。 3、養肝明目 枸杞養肝明目的作用也廣為人知。大家都知道人喝酒過多是傷肝的,而一些肝臟的疾病卻可以用定量的枸杞泡製的藥酒來治療。另外,需要長時間看電腦或者手機等輻射亮度都很刺激眼睛的人,堅持每天食用一定量的枸杞,可以很好的保護視力。 4、補虛養腎 對於現代男性來說,工作生活的壓力都很大,就很容易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傷害,而這些對於人腎臟的傷害是最大的,用枸杞煲湯或者泡酒喝都可以幫助人體的腎臟工作。 5、抑癌防癌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枸杞對於體外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用於防止癌細胞的擴散和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總而言之,枸杞的作用非常廣泛,且其藥效很好掌控,少量食用具有保健作用。對於廣大壓力很大的現代人來說,枸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生活,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意義。 吃枸杞有哪些禁忌 1、適宜人群 最適合吃枸杞的是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但一定要每天吃一點,長期堅持食用,才能見效。 2、不適人群 由於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吃。 另外,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攝取肉類導致面泛紅光的人也最好不要食用。
最近微信公眾號「這才是美國」刊登了一篇題為《為什麼美國人不用房子車子來衡量「成功」?》的文章,不少中文媒體轉載了該文。作者認為現在的美國人,用房產和車子來衡量成功與否已經過時,原因在於美國人的人生觀與現在的中國人不同。 一、年輕人的觀念不同 文章稱,現在的美國年輕人與父輩的觀念不同,他們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成功人士不將財產用來買房,他們租房住,或者進行投資; 如果你想變的「成功」,要豐富自己的閱歷,多去旅行、做一些極限運動、自己創業。 還有,年輕人不再那麼需要穩定——他們更希望生活裡有更多可支配的空間,保持經濟的獨立和生活的自主。 二、更喜歡自由的生活方式 美國人自身性格開朗、個性鮮明,喜歡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美國人的工作變動也較大,一生中會搬很多次家。這與中國人恰好相反,由於文化差異,中國人更喜歡有一個固定的居所,房子是「家」的基礎。 另外,因為美國員工流動性較大,因此企業希望通過住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員工的職業選擇。企業鼓勵員工在公司附近有房,方便工作與聯繫。因此住得離公司越近,得到工作機會的幾率就越大,租房更符合流動性強的工作環境。 三、美國人令中國人汗顏的人生觀念 提到美國,很多沒到過美國的中國人可能馬上會想到,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生活節奏快、都市霓虹燈閃爍、酒吧餐館歌舞昇平。人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人情冷漠,家庭觀念不強,性方面非常開放,各種消費慾望極強,錢才是上帝…… 但到了美國你就會發現,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國的狀況,與美國關係不算太大。 1、帶病堅持工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國內媒體—邊倒地宣傳某人時,常用的形容詞就是某人病了仍「帶病工作」。在美國你會發現,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就應該休息,帶病堅持工作是對自己、對別人不負責任的表現。 比如你患流感了,醫生會告訴你要呆在家裡,需要自我隔離多久,之後才能去公共場所(因為流感有傳染性)。這是公共道德,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2、汽車洋房是生活必需品 不是富人才有 在美國說到買房,基本指的是買獨立房。也就是國人嘴裡的別墅。這個基本就是普通民宅,並非有錢人才有。還有一種排屋(中國叫聯體別墅)比這更便宜些,而且產權是永久性屬於房主,這和中國很不同。 中國人花了一輩子的積蓄也未必買得起別墅,就是買的起,抱歉,你最多只能擁有70年的居住權。產權?永遠是國家的。 3、政要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能有一張和主席、總理、哪怕就是省長、市長的單獨合影,那一定很了不起了。 而美國的政府官員都是靠選民投票選舉出來的。你有很多機會在他們竟選的時候見到他們,若你要求合影的話他們肯定笑逐顏開摟著你擺出最動人的姿勢,照完了他們還謝謝你的支持。議員等官員上任後選區的人需要幫助,給議員寫信的話肯定會收到答覆,基層辦公室解決不了還會一層層往上報。 4、家庭第一 哪怕金錢和工作都要讓路給家庭 在中國,因賺錢和工作兩地分居的人家還真不少。即使家在一地也有可能為了工作夜以繼日,把物質的東西看的超過了一切,錯過了妻子生孩子、耽誤了給孩子看病,不能給老人送終等。 在美國,這樣做會被別人鄙視的。在美國,很多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家人的照片,其樂融融的合影透露著美國人的家庭觀念,下班後和週末的時間都是屬於家庭的,所有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安靜地聚在—起。 筆者一位美國好友,要做一個小手術,她丈夫取消了全部的商業會談,寧肯自己出錢支付會談方因延期帶來的損失,也要去陪著她去做手術,這就是國外家庭觀念的典型體現。 另外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隻身在美國餐廳打工的中國女人,對一個每天靠說唱謀生藝人說,你為什麼不去中國,我可以介紹你去做英語老師,何必在這說唱那麼辛苦?說唱藝人說,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離開我的妻子和孩子? 這個工作不好嗎?我喜歡我的工作。每天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我很幸福。瞬間,在場的人都覺得那個中國女人更可憐。 5、「富」不等於「貴」 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只是暴發戶精神。 在美國以貌取人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富人不是靠名牌包裝的,也不是名車大房子,而是在不動聲色之中,一口整齊的白牙(非常重要),一身古銅的皮膚(有錢渡假晒太陽),一副健美的身材(有閑上健身房)。最重要的是每年捐給慈善協會和教堂的大筆捐款。 真正的貴族學校,學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飯,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6、離婚的男人像根草 在美國離婚和中國不同,美國男人什麼都得拿出來分一半給妻子,如果妻子沒有賺錢能力,還要支付撫養費給妻子以保證離婚後妻子的生活水準不顯著下降,直到妻子再嫁或找到新工作或死亡;孩子的撫養費更是不能少,多數州規定要支付到18歲……所以,在美國,男人離婚的話身價立馬巨幅縮水。所以,美國男人鮮有養小三、小四,而是下班就回家,週末陪孩子太太。 《你想像的美國其實是中國》結尾中的話:「當下的中國,由於慾望,我們的人性處於退步的階段」,而相反,那些我們一直以為佔據了其道德制高點的美國人,他們的追求實際上與物質的關係不大.卻離心靈很近。
日前,前中共喉舌新華社的社長、中共記者協會主席田聰明病亡。有消息說,田聰明得了一種致命性流感突然死亡,去世時場景有些恐怖。從照片看,周圍的人都帶著口罩。 澎湃新聞12月27日報導,田聰明於26日晚因病在北京醫院去世,終年74歲。有文章說,田聰明因肺部感染去世。 田聰明死後,網絡傳出一張田聰明去世後的照片。從照片上看,現場親友都戴著口罩,引發外界猜測。 據海外明鏡新聞網報導透露,田聰明去世的場景,讓人看了感到恐怖,他的親人都帶著口罩,這種情況是比較罕見,照片上的人,有他的近親,其他的可能是新華社、記者協會的老同事或是中宣部的人。 報導說,田聰明死得很突然、很恐怖,這種恐怖可能還會漫延,就是他得了一種急性的莫名其妙、具有高度殺傷力的流感,得這種流感的人不止田一個人,還有好幾個人。如果沒有解藥,可能這幾天去世的人會比較多,這個流感很厲害,讓人生不如死。但這個消息官方沒有報導出來。 據報,田聰明與中共江派前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和已落馬的前中宣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魯煒關係密切。 時政評論員周曉輝的文章表示,在劉雲山看來,田聰明無疑是他的政壇恩師,人生的第一個貴人,而劉在得勢後,亦大力提拔田聰明,二人交情匪淺。 田聰明長期在內蒙古任職,同劉雲山共事五年。劉雲山在田聰明的推薦下,得以步步高升。在中宣部站穩腳跟後,2000年6月,劉將田聰明提拔為新華社社長,田聰明遂鞍前馬後為劉雲山效力,據說其是劉最信任的人之一。 時事評論員周曉輝表示,魯煒巴結上劉雲山,也是通過田聰明。魯煒曾任新華社廣西分社社長,在一個房地產項目貪污近千萬,在有人告他後,魯煒通過向田聰明行賄而被保了下來,並被直接調入新華社總社任副祕書長兼任總經理室總經理。 新華社原《人居》雜誌記者齊力與同事因揭露新華社倒賣土地謀取巨額利益,被田聰明等人構陷偽證和多種罪名,先後被投入監牢。最後齊力遭9年的冤獄被迫害致死,她的親友們仍繼續為她申冤。 此外,田聰明2000年6月起任新華社社長8年,這期間是中共對法輪功迫害最嚴重的時期,新華社作為中共的喉舌,長年刊登污衊法輪功的文章,煽動民眾對法輪功的仇恨。 2001年1月2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所謂「自焚事件」,此案疑點重重,而該事件隨即被江澤民集團著力廣泛宣傳並藉此升級鎮壓法輪功。據海外「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追查國際)在事件後公布了第一批事件當事人和相關者作為取證人名單,時任中共新華社社長田聰明就是被追查的當事人之一。原載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