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月餅》
故鄉的友人問:「你們在美國有吃月餅的習慣嗎?」這是一個很滑稽的問題,立即不假思索的回答,不只是有,從心理上更珍惜與重視,而且非常講究「儀式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在海外的華人對跟自己文化有關的節日,看得比什麼都重,不僅僅是思鄉情切,骨子裏也可能是在宣示難以割捨的「情感」。
自從三年前開始送「合豐集團」的敬老月餅,倪總周敏理事可以說相當的用心,因為是特別量身訂做的非賣品,考慮到耆老的健康問題,所送的月餅絕對不使用豬油添香味。上週五一如既往,首站CPC南山福壽老人中心,FCBA總共送出了300盒的合豐月餅,每一盒有四種不同口味餡料,連我們的理事都很喜歡。接下來就是按照商會的傳統,理事長王耀明醫師要送理事一盒「綠豆椪」的月餅,並和華文媒體辛苦的記者們共度佳節,FCBA維持此一傳統至少有15年了。
現在的世界,從來都沒有所謂的「公平」,在這個物慾操控的社會,充滿了凡事用物質去填滿空幻的心靈,華人在海外更懂得珍惜,除了2020年疫情開始停了一年,每一年誰都可以在華人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各式月餅,而且內容愈來愈豐富。「每逢佳節倍思親」,言簡意賅,蘊含「秋懷」有「望月念人」的浪漫,又不失緬懷感恩的心境。(坦白說,我們不是很喜愛食月餅,但若在此季節沒有享受到它的滋味,渾身都不對勁。)
有人說「在大自然中漫步,將靈魂帶回家」,也許大自然可以是最好的利器,喚醒人們的觀感,保持頭腦的清醒。「月餅」在海外,又何嘗不是提醒我們莫忘初心的利器,甜的讓華人永遠保有文化的根。
《美聯儲的加息》
上星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即使會給美國帶來經濟的一些痛苦,仍會繼續加息以遏制通脹,他暗示利率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澆滅了一些天才揣測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很快轉向的「天真」。當天美股重挫,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3%,道指狂瀉逾1000點。「恢復物價穩定可能需要貨幣政策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限制性立場,歷史紀錄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不能過早放鬆政策。」鮑威爾的這一席話,引起不少人不以為然,但在這個領域中,他可是一言九鼎。
華爾街一群有識之士已有共識,別指望2023年美聯儲會有任何的重大改變,只有哈佛大學的教授對鮑威爾給予少見的肯定,認為他做了該做的事,是為了確保長期繁榮而讓就業和薪資受到短期衝擊,是可以接受的做法。我們必須說,雖然美聯儲在法律上是獨立的機構,但主席一職通常是由總統提名,經過議會通過而上任,因此多少還是會和白宮的政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任何政策是否轉變,現在斷言都過早,今年期中選舉過後的結果,才能瞧出一些端倪,國會是否仍由民主黨掌控,都會影響到白宮未來所有的方向。
有人說「歷史會不斷重複」,雖然時間會變,但不變的是「人性」,在民主政治的領域,少數服從多數是「真理」,彼此較量的結果,也許只剩妥協或再妥協,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在「政策歷史」的長河中,行騙的繼續行騙是「政客」的本色,上當的繼續上當的傻瓜,就非人民莫屬。難道沒有歷史教訓可以吸取嗎?有,就是人民手中的「選票」,只可惜它有如一盤散沙,極難做出有效的「共鳴」。
最大的影響未來會完全顯示在房地產和相關的行業,隨著通脹及房貸利率的調整,翻新舊樓出售已不再有利可圖,風險也極高,但自家翻修以便於住的更舒適,反而會成為搶手。沒有人能夠正確的預估,這個衝擊未來會有多遠多深?尤其是政府的交替,一朝君一朝臣,就拿紐約市來說,亞當斯市長上任不到一年,面對過去8年紐約市的千瘡百孔,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去克服困難,雖同為民主黨的市長,自由派和溫和派在做法上是黨中有黨,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
前二天SBS小商業局長(Kevin Kim)到法拉盛來和商家舉行座談,我們可以感受到亞裔局長非常強烈的想幫助一些小商家,大家也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問題,可是新政府上台,各局處的協調性都有待加強,絕對不是單一的局處可以做到效果的。例如一些營造工程等待相關單位來做檢查,碰到無理頭的延期造成財政上的損失,法拉盛公車道的專用行駛時間的調整,不符合商家的期待等,小商業局想振興商業,交通局、房屋局、消防局不配合,其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的大環境,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在華人自己不覺得尷尬,那只能叫別人感到尷尬。政府的各部門都充滿著許多的尷尬,面對仍未消停的疫情,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上班的真實情況,同樣是人,你又不能說他們不負責任,隨便找一個理由推遲,不會有同理心來彌補商家的虧損,自我堅強應對是你唯一的選擇。狂風暴雨的黑夜,沒有人會去考慮,躲在街角的流浪貓狗,是否找到足以遮風避雨的地方。(我們只想語重心長的呼籲華人,在今天的美國,華人絕對不可以整自己的族裔,不能團結至少不要互揭短處,使整個的族裔受傷。)
疫情總會過去的,整個世界早晚會步上正常的軌道,人們從俄烏戰爭中看到了相互毀滅的殘酷,國際間再也承受不起類似的另一場戰爭。由於每週的撰文在海外比美國國內還多,做為美國華人社區的長一代人,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早晚會回到「地球村」的概念,因此在下筆時,都會希望能把最真實的情況述諸於文字上,讓想要來美的華人,有可以參考的空間。不只是年紀的問題,身為人,做任何事「起心動念」都在一生成敗的計算中,寧可做「貧中之富」,也不肖於做「富中之貧」。
《老驥政爭牽動美國國運》
年長者有打拼的精神不服老,其實是一種象徵「健康」的美事,不過在今天的美國,尤其是2024未來美國總統大位之爭,讓很多美國人感到無奈,特別是今年11月份美國期中選舉,使得「老驥政爭」提前開打,平添了更加複雜的色彩。在民主黨,不少人並不贊成拜登繼續代表民主黨尋求連任,從體制上來說,如果體力衰退,偶爾說錯話的拜登總統執意要參選,「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惜辛的掙扎奮起,是誰也不能阻止他的。
民主黨內,我們已看到了不少躍躍欲試的年輕政客,但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可能最心急的人,那就是現在的副總統賀錦麗,當初她幫襯拜登做第二把交椅,在她內心若認為是她成就了拜登,而不是拜登成就了她,那麼這兩年她是最瞭解拜登總統現況的人,她若想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總統,是一點也不過份的。可是在共和黨方面,前總統川普不斷地顯示他的企圖心,使得拜登咬緊牙根也要與川普再對決一次,賀錦麗心中的急與苦,可有人會了解?(說一句玩笑話,2020年川普成就了拜登,會不會有一天拜登又成就了川普呢?)
FBI搜查(Mar-a-Lago)海湖莊園的事,由於在程序上有不少爭議之處,到現在仍在發酵,佛州聯邦地區法官(Aileen M. Cannon)在2頁的法庭指令中表示,法庭可能會採納川普一方提出的要求,委任獨立的特別主事官,審查聯邦調查局從莊園取回的文件,判斷當中是否有內容受行政特權保護。國家情報總監(Avril D. Haines)致函國會,表示其辦公室將會評估FBI搜查前總統川普私邸起獲的文件,衡量文件內容一旦外洩會否影響國家安全。
反正海湖莊園事件,FBI突兀的做法,已使其灰頭土臉,缺乏強而有力的理由,過程中也引起國會兩黨議員的不滿。共和黨的參議員(Linsey Graham)甚至於說出,如果川普被起訴,將會引起「街頭暴動」,他也解釋並非恫嚇國家的民主和法治。主要的原因是當(Linsey Graham)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當年喜來莉以私人電郵伺服器處理公務都沒有被起訴,而且拜登總統的兒子(Hunter Biden)的醜聞到現在也沒有深入調查的跡象,起訴川普會引起「政治迫害」的疑慮。
此次FBI的行動最重要的依據是,有川普內部的人提供重要的線索,有人暗示可能是在莊園執勤的一名特勤局人員向當局爆料,謂川普在該住宅內存放了高度機密敏感的文件。川普的個性和脾氣,導致身邊人之不滿是有可能的,曾在其身邊工作,後來與他分道揚鑣的也大有人在,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看似粗曠的川普有其粗中帶細的不俗,從通俄門一路被調查下來,在法律上一直找不到其有犯罪的證據。(另外幾個已吃上官司的案子裏,當事人從未為了減罪與檢察單位合作咬上川普本人。)
但是沒有人會相信川普是無辜的,只能說凡事必須以證據說話,也沒有人會相信FBI真的不顧一切做出「政治迫害」的勾當,只能說華盛頓的沼澤中有不少人絕對不樂見川普有重行回白宮的機會。共和黨人却在此時緊鑼密鼓的聲明,一旦期中選舉他門奪回眾院的控制權,將對拜登政府展開全面的調查,包括拜登兒子亨特、邊境偷渡潮及新冠疫情的政策。在共和黨的調查清單上,現在的司法部長(Merrick Garland)領導下的行動也是其中之一。(從我們對政治的認識,共和黨的聲明並非明智之舉,因為中間選民恐怕不喜歡動盪的社會現象。)
川普的律師在8月31日提交18頁文件,指責FBI的8月8日突擊搜查海湖莊園,行動性質史無前例,且毫無法律依據,司法部罔顧法律,將川普藏有「私人總統紀錄」的行為列為刑事犯罪。聰明的川普已決定延到期中選舉過後,才會考慮是否宣布爭取共和黨的提名參選2024年的總統大選,令他由急轉緩的主要原因,我們認為是他支持的前阿拉斯加州長(Sarah Palin)出乎意料的在聯邦眾議員的選舉上,輸給了(Mary Sattler Peltola) ,不只是跌破專家預測,也挫損川普的銳氣。(Palin是共和黨的激進派,過去橘黨的要角,她還參選過副總統。)
《一個勇敢的老人》
1991年12月25日對整個世界來說,是一個值得回憶的日子,前蘇聯宣布解體,結束了「冷戰」,使得全球貿易和經濟有了輝煌順利發展的空間,想想有15年的時間。改變這一切的,是在1985年出任前蘇聯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他一上台就致力於化解與西方的緊張關係,包括在1990年與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在限制核戰略武器上達成協議。1992年在他卸任後不久接受訪問時說:「我把自己看做是改革的啟動者,這些改革對國家,對歐洲和對全世界來說是必要的。」
雖然在俄羅斯仍有不少人對他並不諒解,一句話代表了他的宣言:「我經常被問到,假如重新來過,你會重複它嗎?會的,沒錯,而且會更持之以恆、堅定不移。」
關於作者
杜彼得,自由作家、資深媒體人、節目主持人、紐約華人社區僑領、紐約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總顧問。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or reflect the views of Media To Share and Aric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