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前社長田聰明去世場景照恐怖 引發猜測

日前,前中共喉舌新華社的社長、中共記者協會主席田聰明病亡。有消息說,田聰明得了一種致命性流感突然死亡,去世時場景有些恐怖。從照片看,周圍的人都帶著口罩。

澎湃新聞12月27日報導,田聰明於26日晚因病在北京醫院去世,終年74歲。有文章說,田聰明因肺部感染去世。

田聰明死後,網絡傳出一張田聰明去世後的照片。從照片上看,現場親友都戴著口罩,引發外界猜測。

據海外明鏡新聞網報導透露,田聰明去世的場景,讓人看了感到恐怖,他的親人都帶著口罩,這種情況是比較罕見,照片上的人,有他的近親,其他的可能是新華社、記者協會的老同事或是中宣部的人。

報導說,田聰明死得很突然、很恐怖,這種恐怖可能還會漫延,就是他得了一種急性的莫名其妙、具有高度殺傷力的流感,得這種流感的人不止田一個人,還有好幾個人。如果沒有解藥,可能這幾天去世的人會比較多,這個流感很厲害,讓人生不如死。但這個消息官方沒有報導出來。

據報,田聰明與中共江派前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和已落馬的前中宣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魯煒關係密切。

時政評論員周曉輝的文章表示,在劉雲山看來,田聰明無疑是他的政壇恩師,人生的第一個貴人,而劉在得勢後,亦大力提拔田聰明,二人交情匪淺。

田聰明長期在內蒙古任職,同劉雲山共事五年。劉雲山在田聰明的推薦下,得以步步高升。在中宣部站穩腳跟後,2000年6月,劉將田聰明提拔為新華社社長,田聰明遂鞍前馬後為劉雲山效力,據說其是劉最信任的人之一。

時事評論員周曉輝表示,魯煒巴結上劉雲山,也是通過田聰明。魯煒曾任新華社廣西分社社長,在一個房地產項目貪污近千萬,在有人告他後,魯煒通過向田聰明行賄而被保了下來,並被直接調入新華社總社任副祕書長兼任總經理室總經理。

新華社原《人居》雜誌記者齊力與同事因揭露新華社倒賣土地謀取巨額利益,被田聰明等人構陷偽證和多種罪名,先後被投入監牢。最後齊力遭9年的冤獄被迫害致死,她的親友們仍繼續為她申冤。

此外,田聰明2000年6月起任新華社社長8年,這期間是中共對法輪功迫害最嚴重的時期,新華社作為中共的喉舌,長年刊登污衊法輪功的文章,煽動民眾對法輪功的仇恨。

2001年1月2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所謂「自焚事件」,此案疑點重重,而該事件隨即被江澤民集團著力廣泛宣傳並藉此升級鎮壓法輪功。據海外「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追查國際)在事件後公布了第一批事件當事人和相關者作為取證人名單,時任中共新華社社長田聰明就是被追查的當事人之一。原載大紀元。

Aric Chen

Welcome to Media To Share with Aric Chen! Our quality coverage of current events spans from local and national stories to international conflict. Let's Share Stories With The World!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Next Post

為何美國人不用房子車子來衡量「成功」

Tue Jan 2 , 2018
最近微信公眾號「這才是美國」刊登了一篇題為《為什麼美國人不用房子車子來衡量「成功」?》的文章,不少中文媒體轉載了該文。作者認為現在的美國人,用房產和車子來衡量成功與否已經過時,原因在於美國人的人生觀與現在的中國人不同。 一、年輕人的觀念不同 文章稱,現在的美國年輕人與父輩的觀念不同,他們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成功人士不將財產用來買房,他們租房住,或者進行投資; 如果你想變的「成功」,要豐富自己的閱歷,多去旅行、做一些極限運動、自己創業。 還有,年輕人不再那麼需要穩定——他們更希望生活裡有更多可支配的空間,保持經濟的獨立和生活的自主。 二、更喜歡自由的生活方式 美國人自身性格開朗、個性鮮明,喜歡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美國人的工作變動也較大,一生中會搬很多次家。這與中國人恰好相反,由於文化差異,中國人更喜歡有一個固定的居所,房子是「家」的基礎。 另外,因為美國員工流動性較大,因此企業希望通過住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員工的職業選擇。企業鼓勵員工在公司附近有房,方便工作與聯繫。因此住得離公司越近,得到工作機會的幾率就越大,租房更符合流動性強的工作環境。 三、美國人令中國人汗顏的人生觀念 提到美國,很多沒到過美國的中國人可能馬上會想到,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生活節奏快、都市霓虹燈閃爍、酒吧餐館歌舞昇平。人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人情冷漠,家庭觀念不強,性方面非常開放,各種消費慾望極強,錢才是上帝…… 但到了美國你就會發現,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國的狀況,與美國關係不算太大。 1、帶病堅持工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國內媒體—邊倒地宣傳某人時,常用的形容詞就是某人病了仍「帶病工作」。在美國你會發現,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就應該休息,帶病堅持工作是對自己、對別人不負責任的表現。 比如你患流感了,醫生會告訴你要呆在家裡,需要自我隔離多久,之後才能去公共場所(因為流感有傳染性)。這是公共道德,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2、汽車洋房是生活必需品 不是富人才有 在美國說到買房,基本指的是買獨立房。也就是國人嘴裡的別墅。這個基本就是普通民宅,並非有錢人才有。還有一種排屋(中國叫聯體別墅)比這更便宜些,而且產權是永久性屬於房主,這和中國很不同。 中國人花了一輩子的積蓄也未必買得起別墅,就是買的起,抱歉,你最多只能擁有70年的居住權。產權?永遠是國家的。 3、政要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能有一張和主席、總理、哪怕就是省長、市長的單獨合影,那一定很了不起了。 而美國的政府官員都是靠選民投票選舉出來的。你有很多機會在他們竟選的時候見到他們,若你要求合影的話他們肯定笑逐顏開摟著你擺出最動人的姿勢,照完了他們還謝謝你的支持。議員等官員上任後選區的人需要幫助,給議員寫信的話肯定會收到答覆,基層辦公室解決不了還會一層層往上報。 4、家庭第一 哪怕金錢和工作都要讓路給家庭 在中國,因賺錢和工作兩地分居的人家還真不少。即使家在一地也有可能為了工作夜以繼日,把物質的東西看的超過了一切,錯過了妻子生孩子、耽誤了給孩子看病,不能給老人送終等。 在美國,這樣做會被別人鄙視的。在美國,很多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家人的照片,其樂融融的合影透露著美國人的家庭觀念,下班後和週末的時間都是屬於家庭的,所有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安靜地聚在—起。 筆者一位美國好友,要做一個小手術,她丈夫取消了全部的商業會談,寧肯自己出錢支付會談方因延期帶來的損失,也要去陪著她去做手術,這就是國外家庭觀念的典型體現。 另外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隻身在美國餐廳打工的中國女人,對一個每天靠說唱謀生藝人說,你為什麼不去中國,我可以介紹你去做英語老師,何必在這說唱那麼辛苦?說唱藝人說,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離開我的妻子和孩子? 這個工作不好嗎?我喜歡我的工作。每天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我很幸福。瞬間,在場的人都覺得那個中國女人更可憐。 5、「富」不等於「貴」 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只是暴發戶精神。 在美國以貌取人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富人不是靠名牌包裝的,也不是名車大房子,而是在不動聲色之中,一口整齊的白牙(非常重要),一身古銅的皮膚(有錢渡假晒太陽),一副健美的身材(有閑上健身房)。最重要的是每年捐給慈善協會和教堂的大筆捐款。 真正的貴族學校,學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飯,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6、離婚的男人像根草 在美國離婚和中國不同,美國男人什麼都得拿出來分一半給妻子,如果妻子沒有賺錢能力,還要支付撫養費給妻子以保證離婚後妻子的生活水準不顯著下降,直到妻子再嫁或找到新工作或死亡;孩子的撫養費更是不能少,多數州規定要支付到18歲……所以,在美國,男人離婚的話身價立馬巨幅縮水。所以,美國男人鮮有養小三、小四,而是下班就回家,週末陪孩子太太。 《你想像的美國其實是中國》結尾中的話:「當下的中國,由於慾望,我們的人性處於退步的階段」,而相反,那些我們一直以為佔據了其道德制高點的美國人,他們的追求實際上與物質的關係不大.卻離心靈很近。

Author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