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曼哈頓恐襲 卡車衝自行車道8死多傷

10月31日下午,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突發重大案件,一男子駕卡車蓄意衝入自行車道,導致至少8死12傷。警方已將事件定為恐怖襲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接管調查。

10月31日下午3點10分左右,在紐約曼哈頓下城哈德遜河(Hudson River)邊,一名男子駕駛輕型卡車(pickup truck)衝入自行車道,目前至少8人死亡,12人受傷。警方稱,司機事後手持兩把假槍跳車,但被警方擊中,目前已在警方押解下送往醫院治療。

多個執法部門表示,該事件正作為恐襲案件進行調查。據目擊者報告,男子作案時高喊伊斯蘭口號「真主至大」(Allahu Akbar)。

目前聯邦調查局的反恐聯合工作組(Joint Terrorism Task Force)已接管調查。

一名高級執法人員稱,襲擊者駕駛一輛家用出租卡車,在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附近的20個城市街區猛衝,並且撞擊了一輛校車。校車上有4人受了輕傷。

https://twitter.com/el_dorado91/status/925442583760846848

目前曼哈頓西側高速公路(West Side Highway)已經關閉,包括防爆小組在內的數百公務人員趕赴現場調查。目前並未發現有其他犯罪嫌疑人。

史岱文森高中的學生說,他們看到一名男子從卡車上射擊,然後沖向一輛校車。一名目擊者稱,他看見司機駕駛白色卡車出現在在西街(West Street)和錢伯斯街(Chambers Street)一帶,與世界貿易中心紀念碑只隔幾個街區。當時學生們正在放學。目前周圍的建築、包括史岱文森高中,都已被封鎖。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表示,「這是恐怖行為,而且是特別懦弱的恐怖行為」。事件發生後,白思豪和紐約州長庫莫(Andrew Cuomo)都立即趕往現場。

川普總統接報後,也指示要不斷向他報告細節。

Aric Chen

Welcome to Media To Share with Aric Chen! Our quality coverage of current events spans from local and national stories to international conflict. Let's Share Stories With The World!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Next Post

專家:常吃甜食 視力智商差

Wed Nov 1 , 2017
你是否經常拿糖果獎勵孩子?孩子是否每天用甜飲料代替白開水解渴?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潘慧撰文介紹,糖雖然是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能量來源,但長期大量吃糖嚴重威脅健康。 齲齒。由於兒童睡眠時間長,睡眠時口腔處於靜止狀態,唾液分泌減少,對牙齒的清潔作用減弱,有利於細菌繁殖。口腔中殘留的糖容易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 甜食綜合徵。葡萄糖在人體中分解供能過程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催化。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B1,全靠從食物中吸收。而大量吃甜食,不僅消耗維生素B1,還會降低食慾,影響葡萄糖分解供能,產生較多中間產物(如乳酸),這類物質在腦組織中蓄積,影響大腦活動,引起“甜食綜合徵” 。孩子會出現煩躁、精神不集中、愛哭鬧等問題。 營養不良。經常吃甜食降低味覺靈敏度,抑制胃酸分泌,削弱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容易使孩子出現厭食、偏食等問題。 肥胖。過度攝入高糖飲食,會使超負荷的糖以脂肪形式囤積在體內,從而引發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近視。遺傳、長期眼疲勞等都是導致近視的原因。如果兒童過多地吃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體內微量元素鉻的含量減少,會使眼內組織彈性降低,眼軸易變長,最終導致近視。 影響智商。研究發現,兒童多吃甜食,一日三餐都會受影響,從而減少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取量。兒童時期,大腦發育最旺盛,如果缺少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將使大腦發育遲緩,影響智力發育。 無論何種國籍和教育背景,兒童對甜食的喜好都超過成年人。所以,必須從小養成好習慣,避免對甜食產生依賴。 1.孩子在哺乳期最好吃母乳。母乳喂養在孩子口味培養方面,比其他加工乳製品更有利。加工乳製品往往添加了糖或香料等,這會刺激孩子味覺,使他們對口味濃重的食物更感興趣。孩子的味覺一旦發生改變,口味比較清淡的食物就不能再滿足需要,不利於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每天攝入的糖不宜超過孩子每公斤體重的0.5克。如果孩子體重為15公斤,每天攝入的糖量不應超過7.5克(15公斤×0.5克)。pixabay photos

Authors

%d bloggers like this: